禮樂衣冠第 文章孔孟家
南山開壽域 東海釀流霞
◎陳清白 律師
遍數台南市的名勝古蹟,「延平郡王祠」大概是我最常去的地方,一來遊客較少,二來環境清幽、花木扶疏,文物館裡又常年有作品展覽,最適合於假日裡,作半天的消磨。
文物館裡有一副草書,龍飛鳳舞寫著:「禮樂衣冠第,文章孔孟家。南山開壽域,東海釀流霞。」據說這副字是鄭成功的親筆,和「那須豐慶摹本」的「鄭成功畫像」,並稱為鄭成功文物館的兩大鎮館之寶。最近這兩副書畫,經過兩年的修復後,又再度的出現在眾人的面前。
鄭成功的大名,如雷貫耳,從小我們就知道他是民族英雄,但這位民族英雄到底有什麼豐功偉業?我想大部分的人,都只知道他趕走荷蘭人,收復台灣,為反清復明不斷的與清廷對抗,如此而已。其他,大概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。其實鄭成功雖然是個大英雄,卻也算是個悲劇角色,他壯志未酬的遺憾,我想,應該不下於三國時代的諸葛武侯吧!
談鄭成功,必須從他的父親鄭芝龍談起。
西元1621年,以顏思齊為首的一群中國人,從日本平戶,駕著十幾艘小船在魍港(又名笨港,就是現在的北港)登陸,到台灣來找機會。
顏思齊是福建漳州出身的商人,也是海盜,有生意做時,就做生意,沒生意做時,就在海上兼做無本生意,搶劫其他往來的商船。
顏思齊有個部下叫鄭芝龍,福建泉州人,年僅20歲,長得相貌堂堂,英俊瀟灑,能歌善舞,也會各種樂器,稱得上是多才多藝。這位小帥哥聰明伶俐,卻也桀驁不馴,18歲時,就因偷吃了他父親的小妾,被逐出家門,一路流浪到澳門。在澳門期間,他學會了葡萄牙語,奠定了將來和葡萄牙人做生意的語言能力。不久鄭芝龍便到日本發展,在長崎北方一個叫平戶的小島,娶了日本女子田川松為妻,並生下中日混血兒鄭成功。因為鄭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統,因此,除了台灣人尊稱他為民族英雄外,日本人也視他為日本的武士。
關於鄭成功的出生,有點傳奇,他的母親田川氏在即將臨盆之際,正好在海邊撿拾貝類,突然間一陣腹痛,來不及趕回家,就在海邊沙礫間的一堆岩石下,產下了鄭成功,所以直到300多年後的今天,在平戶海峽「千里之濱」海灘的南端,都還留著一顆叫「兒誕石」的古蹟,供人憑弔。
鄭成功七歲以前是在平戶由母親親手撫養。西元1630年,鄭芝龍靠著海上的買賣發了家,才派人去平戶接他們母子,到福建晉江安平鎮的豪宅一起生活。鄭芝龍雖然出身草 ,但腦筋並不糊塗,他沒有要兒子繼承衣缽。他發現鄭成功相貌清秀,氣質沈穩,是塊讀書的料,便請來西席教他讀書,並且給他取了個好名字叫「鄭森」,字「大木」,希望他能像森林般蓊鬱蒼翠,日後能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。
鄭成功喜歡讀書,也好武藝,除了左傳、春秋,也兼習孫吳兵法,更擅長擊劍、騎射。就這樣,他在晉江安平鎮勤奮學習了12年,19歲時,已茁壯成為一個文武全才的翩翩偉男子。
鄭芝龍的「生意」愈做愈興隆,影響力也愈來愈大,不僅清廷拉攏他,連已亡國的明朝小朝廷唐王隆武帝,也全仰仗他支持。但鄭芝龍首鼠兩端,一直在觀望、遲疑。
唐王看鄭芝龍並不可靠,便把希望寄託在他的兒子鄭森身上,因為鄭森是個讀書人,講氣節,重民族大義,和他老爸,海盜出身,唯利是圖的性格截然不同。因此賜鄭森姓「朱」,改名成功,並讓他掌管禁軍,那時候,鄭成功還只是個太學生,毫無帶兵經驗。由此不難看出,朱明小朝廷,有多麼的孤獨無助。
在這裡且容我插個話題,因為鄭成功已被明朝廷賜姓朱,照理講,就要改叫朱成功,因此,本公會剛剛過世的耆老,也是前台南市文獻委員的謝碧連律師,就一直建議,鄭成功應該正名為朱成功。但因為鄭成功這個名字已經沿用幾百年,各界也都已習慣這樣的稱呼,最終鄭成功改姓沒有成功,但謝律師治史之專注和認真,博得了大家的讚許。
由於缺乏鄭芝龍的援手,福州的唐王終於遇害,泉州也跟著陷落。但鄭芝龍實力仍在,他擁兵退守福建安平,暗地裡打算投降清廷,不再與之對抗。
這時,鄭芝龍的弟弟鄭鴻逵和兒子鄭成功認為鄭芝龍的實力仍大有可為,不可輕言投降。然而一勸再勸,鄭芝龍始終不為所動,他都以「識時務者為俊傑」、「良臣擇主而事,古今皆然」這些話來加以搪塞。
自古只有兒子聽老子的,鮮少有老子聽兒子的話的道理。鄭成功對於鄭芝龍的執拗,一籌莫展,不久,聽到唐王的死訊後,悲痛莫名,一個人跑到孔廟去,把他身上所穿的儒巾,士服,在孔子牌位前付之一炬,並宣布「昔為孺子,今為孤臣」,告別了讀書人的生涯,從此展開後半生反清復明的復國大業。
此後的十幾年裡,鄭成功轉戰南北,他比父親更擅長組織和謀劃。他成立所謂的「山五商」及「海五商」,搜購中國內地的絲綢、瓷器、珍玩及各項器物,運送到廈門,交由「海五商」販運出海到各國。「海五商」把貨物賣掉了,再運回外洋物產,像彈藥、槍砲、桐油、杉木等軍器物品,供給部隊,或轉交「山五商」賣到大陸各地,形成一個供需網路。何謂「海五商」,簡言之,就是跑船的五家商行,分為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。而「山五商」就是專營內陸貨品的五個商號,分為仁、義、禮、智、信。
鄭成功賺錢的用途和他父親不一樣。鄭芝龍是為個人累積龐大私產,用來發展勢力和結交權貴。鄭成功則拿販運所得來擴充軍備,全盛時期,他有戰艦數千艘,部眾數十萬人。
西元1659元,鄭成功的軍力達到頂峰,他便率軍北伐,一路打到南京,結果不幸先盛後衰,只好將大軍撤回金、廈,圖謀再起。
金門、廈門畢竟太小了,不足以生聚教訓,對抗清廷,因此聽從荷蘭通事也是他的間諜何斌的建議:「台灣沃野千里,實霸王之區。若得此地,可以雄其國;使人耕種,可以足其食。上至雞籠、淡水,硝磺有焉。且橫絕大海,肆通外國,置船興販,桅舵、銅鐵不憂乏用。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,十年生聚,十年教養,而國可富、兵可強,進攻退守,真足與中國抗衡也。」轉戰台灣。
西元1661年四月,鄭成功率三萬五千名精兵分乘四百多艘軍艦,開抵鹿耳門外海,在清晨大霧的掩護,以及海潮大漲的助力之下,在北汕尾附近登陸。
荷蘭人發現鄭軍登陸,趕忙出城迎敵,不料鄭軍人多勢眾,船上又有大砲,一下子,荷蘭人潰不成軍,連忙撤回熱蘭遮城。鄭成功對於熱蘭遮城不採硬攻,而是用圍困的方式,讓荷蘭人缺水少糧,無以為繼。果然圍了九個月,也就是到了西元1662年的二月,荷蘭人終於投降,搭乘船隻返回東印度公司的總部巴達維亞(現今的雅加達)。
西元1662年二月,正當鄭成功與荷蘭人在談和時,中國方面傳來消息,降清的鄭芝龍在北京的菜市口被斬首了。再不久,又傳來永曆帝於雲南被害,至此,十七年來,生聚教訓,枕戈待旦,一時間都變得毫無意義了。
西元1662年五月,鄭成功因不堪內憂外患、國仇家恨相繼襲來,在身心俱疲的狀況下,終於病逝,享年39歲,死後葬在當年登陸的鹿耳門港附近,前後算算,他在台灣才總共住了十四個月零七天。
鄭成功死後傳位給兒子鄭經,但虎父犬子,鄭經不但威望不足,又耽於逸樂,加上清政府封鎖海疆,不僅「片板不許下水」,更變本加厲令「粒貨不許越疆」,最後因海上貿易受挫,經濟實力大不如前,國力衰退,王朝岌岌可危。
鄭經曾應靖南王耿精忠和平西王吳三桂之邀,參與「三藩之亂」。在鄭經來看,機會千載難逢,但在耿、吳的心裡,卻是相互利用,他們想藉鄭經的海軍,由海路攻取江南,甚至直達天津,但此時鄭經海軍的戰力已大不如前,雖然一時間連下漳州、泉州、潮州等七郡,但好景不長,最後還是因國力衰竭,補給不足,而於六年後敗回台灣。
鄭經在兵敗的第二年就過世了。王位的繼承,又掀起了內鬥,最後長子鄭克 被害,12歲的次子鄭克塽成為東寧王國的第三任國王。
1683年,政治經濟皆不利的台灣,人心浮動,敗象已露,清廷派遣鄭成功的叛將施琅領兵出征,才剛在澎湖打敗鄭軍的主力劉國軒,尚未起兵攻打台灣,鄭克塽就嚇得尿了褲子,馬上奉表投降。從西元1661年鄭成功據台算起,到1683年鄭克塽降清為止,東寧王國在台灣的帝業,只有短短的22年。
文前的詩:「禮樂衣冠第,文章孔孟家。南山開壽域,東海釀流霞。」據說是鄭成功所作的,看起來不像是自勵的座右銘,倒像是應酬用的祝壽詩文。意思是:「您的府第是受禮樂衣冠薰陶的人家,讀的是孔孟聖賢的文章,今日欣逢華誕,祝您壽比南山,福如東海,幸福綿長。」詩裡「流霞」是什麼意思呢?其實指的是仙人所釀的酒,唐詩孟浩然「宴梅道士山房」:「林臥愁春盡,搴帷見物華。忽逢青鳥使,邀入赤松家。金灶初開火,仙桃正發花。童顏若可駐,何惜醉流霞。」寫的就是這個。
鄭成功39歲就齎志以歿,留下反清復明的志業未竟。台灣人稱他為民族英雄,日本人也對他讚譽有加。鄭成功受到日本武士精神的影響,性格異於常人,此觀鄭芝龍投降清廷時,清軍對鄭家大肆劫掠,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氏因遭到清兵的強暴而上吊自殺。鄭成功痛恨母親受辱,在入殮前,特地剖開她的肚子,把腸子取出洗滌乾淨後,再縫合下葬。此舉,表示母親所受的污辱已經清白無瑕,其性格之剛烈,由此可見一斑。
走進延平郡王祠的山門,沈葆禎輓鄭成功的長聯:「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,洪荒留此山川,作遺民世界;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,缺憾還諸天地,是創格完人。」隨即映入眼簾。再往前走,這位在大清國欽差兼福州船政大臣沈葆禎口中所謂的「鄭氏明之孤臣,非國朝之亂賊」的國姓爺,他的塑像也正威嚴莊重的端坐在大殿之上,望之令人肅然起敬。雖然鄭成功去世距今已358年,但英靈不滅,精神長存,永遠活在世世代代台灣人的心中。